GMAT逻辑假设题型“双生花”主要是解析GMAT逻辑演绎题的两种结构特点。如果大家还不太了解GMAT逻辑演绎题的两种结构就随一诺小编来“观赏”一下吧。
一、演绎题读文章的方式——批判性思维。
我们做演绎题不能像做归纳题一样,完全承认题目原文的内容,演绎题要求我们要对原文进行质疑和批判。
二、演绎题的两类文章结构:前提结论结构和因果结构。
1、两类结构的共同点。
这两类文章共同的特点是A都叫前提,B都叫结论。但是第一类文章的结构是A对B解释,第二类文章的结构是B对A解释。我们注意,A是B 的充分条件,这是一个待评价的推理。但是A是B的充分条件,既有可能表示A是B的原因,也有可能表示B是A的原因。这两种都有可能,因为充分条件就是表示,A发生一定有B发生。但是A和B发生的时刻点并没有交代。哪一个的时刻点在前,哪一个就是原因。这里我们说,所谓的充分和必要条件,并不能确定出谁是原因谁是结果。
2、第一种结构——前提结论结构。
我们先看前提结论结构,A是前提,B 是结论,A对B解释。也就是A是B 的原因,即前提对结论解释。
它的标志词有:since A,B;therefore B;A,conclude B;A,indicate/show B;if A,then B;by A,in order to B;plan A,to B……这些词都是表示A是B的充分条件,以前我们看到这些词没有反应。现在我们看到这些此要条件反射,明白A和B之间的关系,还要主动寻找A和B之间的问题。
3、第二种结构——因果结构
1)因果结构和前提结论结构是有区别的,前提结论结构是A是前提,B 是结论,A对B解释。而在因果结构里A是前提,B 是结论,但是B对A解释。就是说我们的结论是原因,前提里却是结果。结论对前提解释。这就是所谓的因果结构。
结论对前提解释因为不符合我们的思考常规,所以其文章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标志词,如due to,attribute to,result to,blame on/for,responsible for,credit to,explanation,interpretation,hypothesis……我们要注意hypothesis,愿意是“猜想”,在这里我们翻译为“解释”。这些词都标志B对A解释。
2)还有一些情况可能我们的因果引导词根本就没有。比如用conclude或clearly等前提结论结构的标志词来引导。大家一般不会想是A对B解释还是B对A解释。而是利索当然的认为前提解释结论。这就容易导致错误。所以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判断。注意文章的时间标志词。
如需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的相关信息,欢迎拨打一诺留学的免费热线400-003-6508或者010-62680991进行出国留学咨询,或者点击一诺留学官方网站页面的“在线咨询”与一诺留学专家直接对话。微信订阅号:留学圈 (微信帐号:yinuoliuxue )
姓名:胥鹏
加入一诺留学前就职于太傻咨询北京总部,从业多年以来,服务过数百位客户,作为主管监管过几千名学生的申请材料。善于发现学生的本质问题,引导学生深入思考,从本质上深入发掘学生的亮点,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申请计划。在太傻供职期间,连续4年担任太傻留学高峰论坛主讲人,在国内各著名高校巡回演讲,深入浅出的讲座风格受到众多高校同学们的喜爱。
从业以来,帮助多名学生成功申请到自己理想院校,其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、南加州大学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,罗彻斯特大学,华威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、香港中文大学等顶尖名校,并多次指导学生成功获得奖学金。
版权所有@2012-2016 一诺留学网 京ICP备12034294号-1
联系电话:400-003-6508 010-62680991 传真:010-82483329 邮箱:service.bj@yinuoedu.net